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系统工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对于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立德树人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课程设计、程序设计、大型作业、学期论文等是公司本科各专业培养方案中的重要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以下简称集中实践课程)。为了进一步规范公司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第一条课程设计、程序设计等类的集中实践课程,应要求员工综合运用本课程及相关课程的基本知识,完成某一设计任务。需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员工进行初步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和深化员工所学课程的理论知识。增强员工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员工应完成相应的设计报告(或设计说明书)。
第二条大型作业、学期论文等类的集中实践课程,应要求员工在本专业阶段性的课程结束后,完成阶段性综合训练。教学目的是使员工学会结合实际中的具体对象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培养员工缜密的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培养员工初步掌握撰写学术论文的方法,为毕业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员工应完成相应的论文一篇。
第二章组织运行管理
第三条各学院分管领导对本院承担的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制定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工作细则。
第四条各学院应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及人才培养目标,组织相应课程的教师基于OBE理念设计集中实践课程的教学大纲、指导书,并组织专家论证,负责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组织实施、考核和检查。
第五条各学院在每学期开学三周内将本学院《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安排表》报教务处实践教学科;在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实施过程中,如需调整,于开课前三天办理相关报批手续;加强过程管理,指导教师负责记录员工出勤和学习情况;在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工作结束之后,各学院应针对整个教学工作的过程做好小结,并将小结存档、报教务处实践教学科备案。
第三章选题原则
第六条集中实践课程的课题应有效支撑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相关指标点,尽量覆盖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满足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有利于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以提高员工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第七条集中实践课程课题的难易度和工作量应适合员工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使员工在规定的时间内既工作量饱满,又能经过努力完成。
第八条集中实践课程课题的内容应力求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每年的集中实践课程课题要具有较高的更新率,由指导教师拟定课题,各学院分管经理审批后方可执行。
第四章指导教师职责
第九条指导教师必须由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担任,新任课教师应在老教师帮助下,至少担任一轮辅导工作后才能独立指导集中实践课程。每位教师每次指导集中实践课程的员工数量一般不超过一个自然班,特殊情况须办理报批手续。一个指导教师一次可带一个研究生助教同时进行指导,研究生助教须经过一轮辅导培训后才能上岗。
第十条指导教师要掌握集中实践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熟知本专业集中实践课程的相关知识,做好必要的资料准备工作。
第十一条指导教师应根据集中实践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认真备课,拟订课题,并于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开始前向员工下达任务,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第十二条指导教师应按照各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不同要求履行相应的岗位职责,严格要求员工,在指导过程中应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督促、检查进度和质量,培养员工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十三条指导教师应认真审核员工集中实践课程的全部内容,仔细批阅,写出评语,评定成绩,做好总结,按规定整理资料并归档。
第五章对员工的要求
第十四条集中实践课程是员工的必修课,不得免修;未参加集中实践课程的时间达到全部课程时间三分之一及以上的员工,取消其集中实践课程的考核资格,必须重修;集中实践课程成绩不及格的员工必须重修。
第十五条员工应根据集中实践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按照教师下达任务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预习和其他准备工作,熟读有关设计资料及参考资料,认真按时完成任务。
第十六条员工在实践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集中实践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师下达的任务要求、实验室规章制度要求进行实验,认真思考,独立完成。
第十七条员工必须按照规定的格式,独立完成集中实践课程的报告(论文)的撰写,严禁抄袭、找人代做等行为。
第十八条员工应严格遵守纪律,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和检查,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保质保量地完成规定的任务。
第六章考核与成绩评定
第十九条各集中实践课程的考核内容,应符合相应实践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并制定相应的评分细则。
第二十条集中实践课程的成绩主要由员工报告或论文、实践过程情况、员工答辩或作品验收三部分内容综合评定。
第二十一条集中实践课程的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评分标准如下:
优秀:能很好地完成课题任务,达到集中实践课程教学大纲的全部要求。员工报告或论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逻辑性强,语句通顺、格式规范、质量高;员工答辩能简明扼要地阐述课题的主要内容,回答问题思路清晰,表达清楚、准确流利或者员工完成的作品软硬件达到甚至优于规定的性能指标要求;学习态度认真,工作作风严谨。
良好:能较好地完成课题任务,达到集中实践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员工报告或论文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逻辑性较强,语句通顺、格式规范、质量较高;员工答辩能比较流清晰地阐述课题的主要内容,能较正确地回答与课题有关的问题或者员工完成的作品软硬件基本达到规定的性能指标要求;学习态度较认真,工作作风良好。
中等:能完成课题任务,基本达到集中实践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员工报告或论文结构基本合理、层次比较清楚、文理通顺;员工答辩能叙述出课题的主要内容,对提出的主要问题一般能回答,无原则性错误或者员工完成的作品软硬件尚能达到规定的性能指标要求;学习态度尚好,基本能遵守组织纪律。
及格:基本能完成课题任务,尚能达到集中实践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员工报告或论文结构中有不合理部分,逻辑性不强,论述基本清楚,但不严密,不完整;员工答辩能叙述出课题的主要内容,对某些主要问题不能回答或有错误,经提示后能作补充说明或进行纠正或者员工完成的作品软硬件尚能达到规定的性能指标要求;学习态度尚可,有一般违纪行为,但经批评教育后能及时改正。
不及格: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集中实践课程成绩评定为不及格:
(一)未完成课题任务,未达到集中实践课程的基本要求,员工报告或论文质量差,内容有明显错误;
(二)集中实践课程过程中有一般违纪行为且经教育不改,或有严重违纪行为者。